艾的前世今生之艾的传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3 15:47

艾叶作为预防保健的应用已是十分普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中国药典》载: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但是,关于艾的前世今生,或许鲜有人知。今天,就让北京翰林堂中医研究院的老中医带大家认识认识艾的前世今生。

1.艾叶名字的由来

传说唐朝名医孙思邈自幼好学从5岁开始便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经常到山上采集草药。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到山上一起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脚崴了,脚肿的很厉害动弹不得。小朋友疼痛难忍,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怎么办?孙思邈灵机一动,从地上找到一种草拔了放嘴里嚼烂糊在小朋友疼痛处,过了一会儿,小朋友就不哭了,而且肿痛也在逐渐消失。其他小朋友问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思索片刻,心想,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哎哎的,就把这种草药叫“艾叶”吧。从此,“艾叶”这种药一直用到今天。

2.艾叶治病(功效)的传说

古时有个莫徭(yáo)的人,见一头老象卧在芦苇丛旁,痛苦地呻吟着。老象一见莫徭,便举起前脚,那脚上扎着一个尖锐的竹钉。莫徭急忙走到老象身旁,用力将竹钉拔出,鲜血随即涌出。旁边的小象拔起一把艾叶,举向莫徭。莫徭将艾叶塞在老象的伤口上,不多时血便止住了,老象竟能站起来走路了。后来老象常常带小象为莫徭犁田耕地,更为重要的是,人民从此懂得了这普普通通的艾叶是一种天赐良药。

3.艾叶辟邪传说

艾叶能辟邪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形成的认识,今天,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悬挂艾叶就是为了辟邪,有关艾叶辟邪在民间有多种传说,但很少有人知道古代艾叶辟邪的认识是怎样形成的?

有关艾叶辟邪的传说有多种,但流行最广泛、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所载的“五月五挂艾蒿”的传说。

很久很久的以前,一位神仙来到了人间体察民情,他把自己扮成一个过路的人,来河边的一个小村一对富裕的年轻夫妇家里。神仙向那个女主人讨要一点食物充饥,女主人不仅不给食物,还讥讽他,甚至放出恶狗咬他。

神仙气坏了,心想,这真是一个既吝啬又狠毒的女人,我非得给她点颜色看看不行!神仙让这个不通情理的女人看墙壁上显现出四行白字来: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很快,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了,大家一听这事,都埋怨那个女人太不懂情理,但大家都想不出办法,全村人只好收拾好东西准备逃命。

五月初五那天一大早,神仙怀里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瓶,又装扮成一个行路人来了,他正要把瓶子里的神火倒出来将这个村子烧掉时,看到一个老太太背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正在非常艰难地过河。她为什么背着大的而领着小的呢?神仙心中十分纳闷,便迎着老太太喊道:“身背大孩领小孩,若想快些过河去,几时才能到对岸,应背小孩领大孩。”老太太没有回答,只顾艰难地躺着河水往前走,来到对岸,她才把大孩子放在地上,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人不善众遭难,孩子离娘多凄苦,天火今日烧俺庄,不能让他遭祸殃。带着孩子来逃命,亲生儿子不当紧,巧遇大孩失爹娘,领着过河理应当。”

神仙看着善良的老太太和两个孩子,再摸摸自己怀里的火瓶,便有些为难了:怎么能烧他家的房子呢?神仙想来想去,踌躇再三,最后对老太太说:“带着孩子快回庄,红绸绑艾栓门上,艾蒿一束绸一方,你家可以免灾殃。”不待老太太细想,突然刮起了一阵风,把老太太和两个孩子送回了村里。她知道是遇见了神仙。一回村,她知道是遇见了神仙。一回村,就去割艾蒿,找红绸,老太太想的不仅是自己的家,而是整个村庄,她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用艾蒿和红绸做了标记,连村头那个很坏的女人家也给挂上了。

午时三刻,一团火球飞到了村子上空,向村子里落下来,可是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艾蒿和红绸,天火不灵了,火球在村子里转了几圈后,又向天上飞去。

村子里的房子一幢也没烧掉,人们都非常感激那位好心肠的老太太。坏女人也学好了,村子从此也太平了。

从那时起,民间就流传了五月五挂艾蒿的习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