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全域“五面红旗”示范创建撷英录(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18:40

2022年以来,运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鲜明导向,全力打造“旗耀河东、全域强基”党建品牌,在农村、社区、机关、国企、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八个领域开展全域“五面红旗”示范创建。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争创“五旗”注重示范引领,立足实际选树先进典型,倾力打造了一批工作基础扎实、品牌特色鲜明、示范作用突出的“五面红旗”示范点,为运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基础。本期我们采编了稷山县“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稷山县坑东村

稷山县蔡村乡坑东村位于稷山县汾河南岸,距县城20公里,共有8个居民组607户2468人,耕地面积5168亩;党支部下辖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6名。全村以种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6元。在“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工作中,以争创“党建示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治理”五面旗为目标,党群合力携手共创,吹响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冲锋号”。

党建领航,唱响“组织强基曲”。高标准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民服务、文化娱乐“五位一体”为民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活动,党员主动认领,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人居环境等工作中;创新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

产业赋能,唱响“兴村富民曲”。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植业、经济林,先后发展苹果890余亩,桃267余亩,柿子120余亩。做实土地承包,结合村里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善深井承包合同集体增加年收入4万元,集体土地400亩合同到期重新发包,增收15万余元。做实养牛产业,由支部领办养牛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农户入股,带动闲置劳动力就业,年出栏1000头,使养牛成为坑东群众致富品牌。

环境整治,唱响“宜居宜业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以“1325”工作法为抓手,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生态颜值。“1”:党员干部带头,义务整治主街道的卫生;“3”:居民组长、网格员、村民代表齐发力整治巷道卫生;“2”:设立党员巷、示范街,带领群众自扫门前雪;“5”:通过“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打造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唱响“文明新风曲”。开展“党教”活动,即党员教育身边的人,形成“我家有党员,乡亲向我看”的氛围;推选德高望重的党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陋习。通过“评星、挂星、管星”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评出五星级76户,四星级106户,三星级174户。

“三治”融合,唱响“平安和谐曲”。“网格”为基。合理划分网格,全村划分2个网格,建立“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村民代表联系15户群众。“自治”主导。完善“一约五会”,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坚持“四议两公开”,强化村“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强化法治宣传,让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德治”教化。用心关爱老年人,营造尊老孝亲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广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小家带大家”,以家庭美德带动社会。

稷山县仁义村

稷山县仁义村地处稷山经开区西社工业园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8个居民组、480户2013人,党支部含党员51人、设4个网格党小组,“两委”班子7人,现有村庄面积460余亩、耕地2000余亩,曾先后获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工作先进村”等称号。

“首善立魂”,激发党建活力。设立党员先锋岗9个,切实做到“老有余热、中有行动、青有作为”;扎实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探索实行“七绩”评分和“三色”管理,试点打造“仁义积分超市”,综合构建农村党员日常评价和结果运用实践体系。

“进取立业”,增强发展动力。征地补偿累计收入约900余万元;发包机动地140余亩,年均收益21870元;规范吃水深井和引黄渠系的日常运行管理,年均“借水”营收8万余元。扎实开展“清化收”,先后清查合同80份,已完善64份,新增地源127.93亩,发包收入11574元,其中,5家企业以每年1000元/亩的标准重新签订占地协议,增收21556元。

“人本立行”,彰显宜居魅力。突出规划提标,突出环境提质,立制、建网、改厕、增绿、治乱“五管齐下”,投资400余万元的街巷道下水管及路面翻修工程正在实施,村南小游园主体已完工,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突出服务提质,新建便民服务大厅,制定坐班值班制度,健全帮办代办流程,设立党员先锋席位。

“厚德立根”,汇聚文明合力。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支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一小时”活动;整合学习、阅读、书画、文艺等多种功能于“一家”,构建核心价值观践行培育“主阵地”;深入实施文明村创建和“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评选。

“克己立身”,提升治理效力。健全“四级网格架构”,55项工作职责下沉进网,51名党员群众分区入格;落实“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增设警务室和基层法官联络站,微信、“天眼”等“智治”手段融入日常;设置“民主议事大厅”,明确“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事项、流程;修订完善“一约五会”,引导村级各类组织投入村内日常管理,构建“党支部+各类组织”多元治理新格局。

稷山县南阳村

稷峰镇南阳村是元代“铁面御史”姚天福、稷山首任书记姚晋泰、国学大师姚奠中故里。全村共有1243户4798人,党员88名,主导产业为板枣。近年来,南阳村坚持“五个聚焦”,打造“五个南阳”,全面推动“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生态文明村”“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奖”“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南阳。开展党员亮身份、走在前、作表率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矛盾化解、党务村务监督等工作融入到“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两个作用”;健全完善13项管理制度,由村“两委”干部领衔落实,把一项项制度变成了治村管村的实际举措,夯实了“南阳之治”的基石。

聚焦产业兴旺,打造活力南阳。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建成3000亩板枣基地,年产值200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全村目前有板枣合作社6个,电商5家,物流快递4个,板枣经纪人100余人。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和饮用水产业,盘活奥凯司饮料厂1家;开展“清化收”工作,盘活壮大村集体资产9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

聚焦生态宜居,打造美丽南阳。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聚焦“十乱现象”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了门前三包机制和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施街道硬化20000平米,路灯安装300个,村庄美化8000平米,做到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粪污治理全覆盖,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聚焦乡风文明,打造和谐南阳。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传承和弘扬不请鼓乐的优良传统,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丧事简办和婚事新办标准及模式,把“四菜一汤”的简办模式形成自觉行动;动员退休离职干部和文艺爱好者,成立广场舞舞蹈队、秧歌队,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用文体生活引导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

聚焦治理有效,打造平安南阳。构建“党支部建网、党小组进网、党员入格、群众参与、共治共享”一张网,发挥“一约五会”“一村一辅警”“两会一队”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健全完善覆盖全村的天眼工程,覆盖本网格重点区域,随时了解区域治安动态。多年来,全村无一起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无一起刑事案件发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南阳答卷”。

翟店镇东小翟村

翟店镇东小翟村共有居民1027户3207人,党员64名,各类企业40余家,曾荣获“省级卫生村”、“运城市文明村”、“稷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近年以来,东小翟村坚持“四联”驱动治理模式,以“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工作为抓手,筑牢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开新局,凝心聚力促发展。选优班子队伍,配齐配强两委班子,打造了一支年富力强、担当作为、群众认可的好队伍;高标准打造集党员之家、便民服务室、综治中心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员积分制管理为契机,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志愿岗位,创新开展“家有党员、带头争先”志愿服务活动。

特色产业促增收,铺就振兴致富路。依托包装印刷工业园区的地理优势,运行“支部+企业+农户”服务模式,精准掌握全村闲散劳动力信息,及时和辖区内用工企业无缝对接,为企业输送闲散劳动力680余人;撬动县级重大项目落地落实,积极招引医疗集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和蛋鸡养殖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用发展服务村民。目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15000余元。

美丽乡村提气质,人居环境靓颜值。常态化开展“美丽家园 你我共建”活动,村民自发自觉参与卫生整治,共拆除违建12处,清理私搭乱建26处,清理垃圾2800余方,整治占道经营7处,摁下了美丽乡村的美颜键。

移风易俗引风尚,文明新风润乡村。完善文明创评机制,连续举办三届村风文明暨“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三年来共表彰各类文明户、模范先进户90户,孝亲敬老户42户,帮扶孤寡老人、困难户26户,在全村形成了孝亲敬老新风尚。

基层治理提效能,和谐稳定惠民生。成立东小翟法官联络站、警务室,构建“一村一站一室”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模式,同时在“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党小组组长)—网格辅助员(9个居民组长)—网格志愿者(巷长、党员骨干、志愿者等 27 人)”四级网格架构管理体系下,村民自发参与村内治安巡逻,实现人人守平安,全村共和谐。

稷山县民乐社区

稷山县社区服务中心民乐社区在“五面红旗”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突出“五色”领动,实现“五园”同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社区治理得到全面加强,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运城市“科普示范社区”、“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突出“红色引领”,创建党员争先的“幸福家园”。聚焦党员作用发挥,探索建立“契约化”共建模式、“三个清单”工作模式,为居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集中化服务。

突出“蓝色统领”,创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强化“四个”健全,搭建网格划分“六级架构”,建立“三个到位”网格管理模式,夯实网格治理根基。

突出“黄色率领”,创建服务健全的“温馨家园”。突出“五个一”支撑,成立社区物业“1+3+N”党建联盟,指导办好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养老护理院,创建友好型老年服务社区。

突出“橙色带领”,创建邻里帮扶的“文明家园”。做精“德孝文化”品牌,打造德孝主题示范社区,评选星级文明户680户,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突出“绿色助领”,创建人人添彩的“宜居家园”。对标“五个”有效,成立“绿色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建设好“民乐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创建舒适宜居社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