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和尚逗柳翠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0 02:15

月明和尚逗柳翠据民间传说,在佛教盛兴的时代,华夏大地有寺庙就有佛教徒,当时人们信佛教的也逐渐多了起来,人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求佛主保佑。当时,有一对夫妻对佛主很虔诚,常年烧香拜佛,是一对忠实的佛教信徒。有一年,妻子突然染病在床,久治不愈,便日夜烧香念佛,祈求佛主保佑,并许愿如妻子病愈后,愿将亲生儿子送往寺院皈依佛门。经过他的虔心求佛,妻子的病果然渐渐的好起来。夫妻二人为还心愿,便把儿子送进了寺院,当时他的儿子已懂事,在乡村已有心上情人,人虽然皈依佛门,但暧昧之心未断,常常下山看望情人,时间一久众人便有闲话议论。有同情心的议论说“好好 的一对鸳鸯被拆散,缺德啊!”也有的说“已人佛门,勾引良家女子,缺德啊!”两种不同的议论在民间流传。民间艺人便根据这个故事创意了 “月明和尚逗柳翠”这项民间社火,借人们在娱乐之余暇想真谛。这个节目取形是圆圆的月亮形道具,形象是一个男童一个女童扮相,其意是根据小和尚和民间姑娘二者的恋情新创。所以取名为“月明和尚逗柳翠”这个名称。二个表演者戴上月亮形大头娃道具,穿着和尚和姑娘服饰的装扮,小和尚手持拂尘道具,小姑娘一手拿着红花,一手拿着手绢,二人在街头调情嬉戏逗趣地扭捏在社火队里,逗得年轻姑娘小媳妇们含羞而笑。这个民间社火的创意是反对封 建婚姻制度,同情二人的相互恋情。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的压力下,不敢公开表现,所以采用了两个月亮圆形假头面具,而不露出和尚和姑娘的真面目,这种巧妙 的表现形式,让观者去思索去评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