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头:京津新春大献礼
对于太谷秧歌剧团的绝大多数演员来说,此次的京津演出,是他们第一次走出黄土地,踏上心目中神圣首都舞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每天在电视中看到的天安门广场、故宫、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地标性建筑,能真正与自己“亲密接触”,并且走进国家知名的音乐院校,为他们带去家乡的秧歌,这些秧歌剧团的演员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因此,从2010年7月得知这一演出喜讯开始,太谷秧歌演员们就积极投入进了排练中去。在大家伙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真切的盼头。
而促成这次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与京津演出活动的文化背景是山西文化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晋中市委市政府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是晋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文化行动。
为了给首都的观众朋友们带去最好的秧歌,太谷市文化局对活跃在太谷以白利明为团长的“太谷秧歌艺术团”,以董燕燕为团长的“董燕燕秧歌剧团”和杨建桃为团长的“杨建桃秧歌剧团”的3个职业秧歌剧团进行整合,组建了一支参演人员达40多人的进京演出队伍。国家级传承人白美云、省级传承人孙贵明、市级传承人董燕燕、籍红玉、刘双寿、代富仙、董美仙等太谷秧歌重量级艺术家全体上阵,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要让北京的观众听到最正宗的太谷秧歌。
史无前例的《太谷秧歌交响曲》
在2010年12月3日晚7:30,中山音乐堂上演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为了全面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的魅力,上半场是由太谷秧歌剧团表演传统太谷秧歌经典剧目选段,如《看秧歌》《卖元宵》《偷南瓜》等,下半场是北京交响乐团和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奏《太谷秧歌交响曲》。这种演出组合方式,是太谷秧歌史无前例的。
这种组合方式,试图让听众从传统中体会经典,从交融中品味特质,通过这样一种中西结合的手法来证实传统文化的力量。
《太谷秧歌交响曲》是由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应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托,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的。王西麟是中国当代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风格承担人生不能承受之重,表达了语言不能表达的疼痛。他曾在山西生活过14年,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更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这片土地。
全曲彰显着浓郁的晋中风格。王西麟去年多次到晋中、太谷采风,观看太谷秧歌、元宵节社火,走访秧歌艺人、深入了解晋中、太谷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对太谷秧歌以及山西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蒲剧等相关民间音乐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和解剖,对其调式、节奏、旋律进行了刻苦研习,对当地民间审美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与融化。他没有照搬或者模仿民间音乐的表象,而是力求把握这一地区民间音乐的一般风格,并加以交响乐的再造。
这部作品,是斗士暮年无奈的呜咽,是失败的英雄回到旧地时的惆怅,是受伤的狮子在旷野上迈着沉重的脚步遥想从前……
因此,在这部5个乐章组成的恢弘磅礴的《太谷秧歌交响曲》中,你能听到作曲家对人生的思索。在第四乐章的慢板部分,为了凸显秧歌艺术的“戏剧性”“情节性”魅力,王西麟匠心独运,弦乐组卡农式奏出“蜜蜂飞舞”式旋律,管乐则演奏出憨厚、笨重“黑熊”式音乐,音响上强烈的对比并持续发展,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劲头: 唱起秧歌真带劲
12月5日太谷秧歌艺术家们在北京吃过早饭,便驱车前往天津。车上有位演员告诉我,“昨天去了天安门广场,我还在广场上唱起太谷秧歌了!”那种自豪与满足的表情,至今都留在我脑海里。
到达天津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后,大家按着晚上演出时的次序,踩点、彩排、调试灯光、摆好器乐,非常认真。在天津音乐学院的演出不同于中山音乐堂,正常演出全部是太谷秧歌原生态呈现,他们说,“台下面对的都是专业的音乐高材生,未来的音乐家,我们可不能出错。”
夜幕降,灯光起,“皮才光”,“看秧歌?? ?/font>
秧歌唱起来了,现场也活起来了。
在文化学者刘红庆的主持下,在《卖高底》《回家》《上包头》《送樱桃》《绣花灯》一曲曲太谷秧歌中,实景“还原”的是一百多年前,黄土地上人们的爱恨情仇、家长里短、节庆风俗、世事百态。秧歌小戏《骂鸡》《接亲家》以道白为主,配合紧凑的锣鼓点,仿若RAP。
台下天津音乐学院的学生们都看得入迷了,不住地叫好、鼓掌。见台下如此强烈的回应,台上的太谷秧歌艺术家也来个即兴发挥,积极响应。
唱起秧歌真带劲,看起秧歌劲更足!在演出现场,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受邀走上舞台,深情地说:“今天一个久违的情景出现了,民间艺人带着他们泥土味的民间艺术,走进了我们高等学府的舞台。就在这个学院,这个舞台,从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建院到1958年天津音乐学院成立,一直有让民间音乐以演出、讲座、兼课、艺人教授4种方式走进课堂的传统。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祖先留下的音乐遗产,将其融进自己的血液,一代代传下去。如果我们不能给世界贡献出具有特色的文化的话,就不能以独立的人格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希望今天这样久违的情景,成为一个常态的习惯,感谢这些民间艺术家们!”
鲍教授的鼓励让这些艺人们的心里暖暖的,演出结束后仍站在台上,不愿离去。夜,已经很深了。大巴穿行在京津高速上,秧歌劲却依然没有散去,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太谷秧歌成了全体大合唱,一首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