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智人's故事 | 千年的传承,文化的璀璨——甘肃非遗社火
2024-06-11 18:30
发布于:山西省
蓝字(域智股份)▲即可关注我
2024年2月13日,天水网友“一杯梁白开”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一段天水麻辣烫视频,让这座甘肃的城市迅速走红。网友纷纷评论,天水的再次爆火,不仅仅是因为这碗暖胃又暖心的麻辣烫,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深厚历史文化的再度发掘和传承。
天水麻辣烫爆火之后,天水文旅如数家珍地亮家底、抖包袱,甘肃省各市州也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节目、最好的产品来天水引流助兴。甚至宁夏、青海、陕西等周边地区也组团奔赴天水,争相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人民。
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甘肃的社火。甘肃的社火表演通常在正月十五之后就不再演出,这一传统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然而,天水麻辣烫出圈后为了吸引游客,天水文旅对社火表演做出调整,社火表演在正月十五之后仍然可以继续,这一古老的习俗才渐渐被外地游客关注。
甘肃社火
甘肃社火,对我而言,是植根于童年记忆中既神秘又迷人的独特文化现象。小时候,每当春节来临,社火表演的消息传来,村头村尾都会变得热闹非凡。社火一般到每年腊月初开始排练,正月初三正式演出,正月十五进入高潮,最晚二月初二收场。社火队走街串巷,社火表演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大人小孩们身着彩服、手持道具,舞着、跳着、唱着为新年增添浓厚的喜庆气氛。
社火队卖力地表演,观者如潮,热闹非常,演员和观众双向奔赴。社火像是一扇通往古老世界的门,每次观看都能够深深地感受到甘肃这片土地上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甘肃社火
社火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白天的装扮表演,也有夜晚的演唱节目。白社火以装扮表演为主,场地受限;而夜社火则场地灵活,内容更贴近基层百姓生活。陇西一带的夜社火尤为盛行,“夜社火”也称“夜故事”“地摊”,内容有跑旱船、唱小曲、笑摊、快板、戏曲、舞狮子等。
最有意思的当属笑摊,笑摊一般是独角说唱节目,全程用方言说唱,极具亲和力。一没脚本,二不定例,三不限形式全凭口传心授,临场发挥。“三十三天天外天,当阳桥上会八仙。今日见了年兄面,好似拨云见晴天。”被网友称之为“乡村rap”,这段韵律流畅的议程词配上锣鼓钹镲伴奏,再配上极具西北特色腔调的方言说唱,有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嘻哈”。
社火中,“春官”和“害婆娘”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角色,也是村里人非常喜欢的角色。“春官”穿袍挂须、手执羽扇,是说春祝吉的角色。春官是社火中的首官,春官不但要有即兴说诗的本领,而且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才有资格担任春官这一角色。
村里的习俗是社火队一家一家地走,春官的诗也是一户一户地说,祝福是一家一家地送。“害婆娘”由男人扮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拿神刀,一手拿棒棰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害婆娘扮演的是丑角,但她实际是去除晦秽、灾病的神婆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愿意让害婆娘扫一扫,让春官、害婆娘摸一摸娃娃,以求大吉大利。
除了春官和害婆娘外,舞狮也是社火中的“重头戏”。表演者们套着“狮子”服饰,在锣鼓声中翻跟头、上柱下桌,举手投足间极富阳刚之气。
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社火演出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农村的年味儿也淡了很多,少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2024年甘肃兰州火出圈的“醉关公”,让关公文化焕发新的生机。醉关公的形象,将关公的威武与酒醉的憨态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实,扮演关帝的讲究也十分严格。演关帝,登场前十日须吃斋沐浴,不吸烟,不喝酒;上场前化好装,必须正襟危坐,不得同他人言谈。上场后,要儒雅稳重,微闭双眼,不能轻易睁眼,因为关帝睁眼就要杀人。关帝走动是龙行虎步,稳健凝重,静留松柏姿,动有雷霆势。与其他剧目不同的是,别人上场要自报姓名,而关帝却自称“关某”,别人称他“关公”,关公忠心赤胆,参天大义,就连他的对手、敌人也称他为“关公”。
社火的起源是祭祀,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火,这一流传8000年的传统文化现象,既体现了甘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我们对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热情赞美。我相信,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 | 域智股份·畅玉镯
图源 | 网络
编辑丨域智君
审核 | 张老师 李老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
域智股份
引领人才管理
推动企业升级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