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2月12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以目连文化为背景的“上刀山、下火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是“青海年·醉海东·民和民乐闹新春”系列活动之一,当天吸引观众近10万人次。
【解说】被誉为“中国古老戏剧活化石”的《目连宝卷》讲述了刘氏妇人在阳间心存恶念,惩罚上刀山,打进地狱受苦,其子目连出家得道后,受佛祖的派遣,到地狱救母的故事。而第十卷《刀山地狱》讲述的上刀山的故事演变成现实当中的“上刀山”又称“刀山会”。而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原东沟乡)的麻地沟村,曾演绎了数次规模浩大的“刀山会”,而1945年是最后一次演出,迄今74年。
【同期】民和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 吕晓明
《目连宝卷》就是我刚才说了70多年没上,好多的传承人这些都去世了,70多年那就可想而知了,大半个世纪就过去了,过去以后那些人,现在记忆犹新的人全部都没了,都去世了,所以就是咱们的传承很困难。
【解说】民和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吕晓明告诉记者,为了重现当时“刀山会”的盛况,传承目连文化,36把锋利的长刀架在云台上组成“刀山”,柴堆烧成的“火海”,灼灼逼人,而此次“上刀山、下火海”的展示,专门请到了云南傈僳族的表演团队。
【同期】云南傈僳族表演者 鲁木阿德
每年我们在老家阔时节的时候,我们要干什么呢,通过“上刀山、下火海”来祈福我们安康、家庭和睦、家庭兴旺,还有人丁兴旺,还有是来年五谷丰登这样一个目的,要通过“上刀山、下火海”的仪式来给大家祈福。
【同期】民和县文化馆“非遗”办主任 吕晓明
他们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有这个技巧,他们的安全系数比较强的,所以我们就请了外面的人来演,但是我们准备演完以后咱们能不能派咱们当地的人过去学习这种技艺,过来以后就把我们的这种文化遗产好好传承下去。
【解说】吕晓明告诉记者,虽然此次的“上刀山、下火海”只是《目连宝卷》的部分展示,但却是“非遗”传承很重要的一步,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目连文化。2006年,安徽省祁门县、湖南省溆浦县、河南省南乐县共同将目连戏申请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浙江、江苏、青海等地也将目连戏定为省级“非遗”。
(记者 张坤 青海西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