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村 那人 那秧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31 02:58

在大琵琶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没有不会扭!”足以见得扭秧歌在当地的风靡程度。笔者在大琵琶村便见到一个扭得像模像样的小女孩于明欣。透过她,我们或多或少能理解大琵琶村秧歌长盛不衰的秘诀。今年仅12岁的于明欣,已经是秧歌队里的“老人儿”了。她的爷爷是村里扎“头面”的高手,妈妈和姑姑是秧歌队的骨干,所以从五六岁开始,小明欣就跟着学秧歌,到了8岁时,她已经成为秧歌队的一员了。当问及为什么喜欢扭秧歌时,于明欣有些羞涩地说:“我觉得扭秧歌好看又热闹,而且村里的同学都会扭。”她的妈妈说:“在

——记辽宁抚顺大琵琶村新春民俗活动

李 阳

每年的正月里,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的大琵琶村总会热闹一阵子:欢天喜地的锣鼓声里,一群围着花被单儿、画着大花脸的村民们,尽情地扭着、浪着,仿佛要把这年节里的美好愿景一下子舞个透彻。从农历正月初七的秧歌拜年,到正月十五的秧歌祈福,再到正月十六的秧歌“撵鬼”,这样的喜庆喧闹会一直延续着。当笔者有幸成为这“乐和”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时,也禁不住跟着这些扮相“土气”、舞姿“夸张”的人们一起,将内心的祈盼寄情于秧歌和这质朴的民俗活动之中。

大琵琶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抚顺地秧歌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保留着抚顺地秧歌的原生态形式。在当地进行调研时,我们不得不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还保有原生态的舞蹈和传统的民俗活动呢?

外因: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

社会在发展,环境在改变,民俗活动必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迁。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一些民俗活动的取消,一些与民俗节日息息相关的非遗项目也渐行渐远。可喜的是,虽然时代改变了,但是大琵琶村正月里的民俗活动依然在这里世代传承着;抚顺地秧歌,形成于清初的民间舞蹈,也在这里被村民们扭了几百年。

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地秧歌和相关民俗活动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之一。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大琵琶村距离新宾县城近百公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与县城相连,远离城市的喧嚣。

村民王淑香今年已经61岁,她说自己很少进城,闲来无事时就跟着秧歌队扭秧歌。“现在还好点儿,有个电视看看,20多年前,这大山沟里啥也没有,大家想乐和乐和就只能凑一块儿扭扭秧歌。特别是正月里,家家户户都上街扭秧歌拜年、祈福,咱也不能不去。”王淑香说,村子是近几年才通上了柏油路,以前只有一条土路,进城的车也少,与外界的交流相对闭塞。

从王淑香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村民们对这里平静质朴生活的满足感,或许就是大琵琶村古老习俗能传承至今的外因所在。

内因:淳朴的民间信仰

在现如今的农村,人们或出门务工,或在农闲时经营一些家庭副业,生活已越来越富足,但原有的民间信仰却发生了缺失。然而在大琵琶村,这里的生活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仍无法撼动,那就是人们的精神信仰。

据当地老艺人刘科富介绍,大琵琶村的扭秧歌习俗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究竟传承了多少年,反正每年的正月里这里的秧歌都不需要组织,自发地进行着。“一进正月里大家都盼着,只要听到了锣鼓点儿,大家就往村部院里扎,这是老辈儿的规矩——扭了秧歌才能迎来来年的好光景。”刘科富说,大琵琶村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村民自发的“乐呵”方式,也有祈福纳祥的美好祈愿蕴含其中。例如,秧歌拜年以送祝福为主,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秧歌祈福以“闹元宵”为主,用热闹的氛围来象征红火的日子。“在俺们村,最热闹隆重的还属正月十六晚上的秧歌‘撵鬼’,从村东到村西,从老人到小孩,齐上场。大家老早就开始准备着,秧歌队每进一户人家‘撵鬼’,户主都放鞭炮欢迎,如果落下哪家没进去,人家可会生气的,因为在咱们这不‘撵鬼’是不吉利的。”

无论是祈福纳祥还是驱灾避祸,大琵琶村的秧歌里都寄托了人们最淳朴、最本真的信仰,村民们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民俗活动中,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

助力:自发的传承氛围

非遗已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当非遗工作向纵深发展时,其工作难点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许多人不禁感慨,非遗的传承之路究竟在何方?在大琵琶村,让笔者欣喜的是,在这里似乎不必为传承问题而苦恼,因为这里有一个庞大的传承群体,有一种自发的传承氛围。

在大琵琶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没有不会扭!”足以见得扭秧歌在当地的风靡程度。笔者在大琵琶村便见到一个扭得像模像样的小女孩于明欣。透过她,我们或多或少能理解大琵琶村秧歌长盛不衰的秘诀。今年仅12岁的于明欣,已经是秧歌队里的“老人儿”了。她的爷爷是村里扎“头面”的高手,妈妈和姑姑是秧歌队的骨干,所以从五六岁开始,小明欣就跟着学秧歌,到了8岁时,她已经成为秧歌队的一员了。当问及为什么喜欢扭秧歌时,于明欣有些羞涩地说:“我觉得扭秧歌好看又热闹,而且村里的同学都会扭。”她的妈妈说:“在我们村,还有很多比明欣年龄还小的孩子扭得也很好,他们也没特意学,但不知怎么就都会了。”在大琵琶村还有个习俗,每逢正月十五、十六,有婴儿的家庭都会把孩子抱出来,让秧歌队的人抱着扭一扭,据说这样既可以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健康,又能让孩子早早感受秧歌的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虽然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理解“传承”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个庞大传承群体中的一员。一辈影响一辈,一代传一代,大琵琶村的秧歌、民俗凭借村民自发的集体行为流传、兴盛至今。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