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2月9日讯(记者 祁国彪)青海社火,也称“耍社火”,是春节的年俗之一,它不仅展示着人民群众的劳动智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看社火”也是人们“过年”最重要的活动。2月8日,西宁市城北区石头磊村的河湟社火表演充满浓浓的传统风味。这里,通过镜头来认识一下社火里的各种角色。
演员敬香。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报了,也称报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哑巴。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灯官。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寿仙。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财神。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八仙。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骑黑驴。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童娃。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胖婆娘。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媒婆。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货郎。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抬花轿。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掌花灯。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社火队。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编辑:韩丽萍;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