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三孝”文化睦邻安民
2017-09-25 17:19
望江,不越雷池一步典故的所在地。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其中的三孝王祥卧冰、仲源泣墓、孟宗哭竹就源自于这里。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养一方人,望江县充分挖掘“三孝之乡”的独特文化资源,大力倡导“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孝义,将孝爱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推进“三孝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村(社区)、进企业、进法院,创新“三孝调解工作法”,有效处理和解决好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基层综治工作的重要价值,努力做到“解民状、帮民困、助民难”。
2017年5月,望江进入梅雨季节,高士镇新坝村村民陈某来居住的破旧老屋,由于年久失修,该屋多处漏雨,而陈老是位86岁的老人,行动不便,儿子又常年在外打工。为了老人的安全,该村书记陈刚得知情况后,立即通知陈老的儿子回来给老人修房,同时组织部分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将旧村部出租给陈老夫妻俩居住,并于6月3日与老人签订了租房协议。然而,此举却遭到自己弟弟陈某苗的阻挠,以村欠其债务为由,先后堵住老村部和新村部大门。陈老认为陈某苗破坏协议,双方产生矛盾,剑拔弩张之际,陈刚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向镇里提交了辞职书。该镇随即派出三孝调解小组工作人员陈其海前去调解矛盾。陈其海不顾天气炎热,白天黑夜地找当事人做思想工作。首先,他耐心细致地同陈老谈心,反复说明已签好的租房协议不会遭到破坏和中止,村部的房子很快就可以搬进去居住,稳住了陈老及其亲属的情绪。同时,他指出村书记弟弟的错误有四:一是阻止和破坏甲乙双方履行合同、阻挠村干部进入办公场所是违法行为;二是他通过封堵村部大门要求偿还债务的行为和方式不恰当;三是阻止陈老从危房搬进村部居住,有失社会公德,招惹众人评论;四是作为陈刚书记的弟弟,尊敬兄长、支持兄长的事业和工作,是家庭和社会的孝德。最后,通过细致工作,陈刚重新返回工作岗位,陈某苗承认错误,陈老搬进房子,三方皆大欢喜。
今年以来,望江县利用“三孝调解工作法”成立调解组织152个,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警民联调室8个。截至目前,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纠纷690次,调解矛盾纠纷群众829人次,调解成功672件,调解成功率达97.4%,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及时造成群体性事件或非正常上访。(吴挺本报记者王原)·
来源:中安在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