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甘肃西宁河湟汉族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四蒸瞎老鼠的风俗。
瞎老鼠,是西宁方言,据《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说,这是一种学名为高原鼢鼠的小动物,体粗壮,毛呈灰棕色,前肢及指爪发达,善掘地,是田间一害。当然这里的瞎老鼠不是指真的老鼠,而是形似老鼠的面食。
农历正月十四的晚上,在青海乐都、民和、平安、湟中、互助等地的农家,就会用面捏12只睡着的老鼠,用花椒仁做眼睛,七窍具备,做好后,放入蒸锅蒸熟。蒸好的老鼠要在元宵节拂晓的时候献于供桌,并点灯烧香,磕头祈祷,祈求瞎老鼠在这头一年里去吃草根,不要吃庄稼,让这一年的粮食丰收。
还有一种说法是,蒸12只没有眼睛的老鼠,寓意为老鼠没有眼睛就看不见,就不会糟蹋庄稼。
对于这两种说法,记者咨询了相关民俗专家。专家指出这种风俗,是农耕文化的遗存,与江南地区在农历正月廿五“打老鼠眼”,家家在屋里撒黑豆,除鼠害有异曲同功之妙。12只老鼠代表12月,以耕种土地为生的农民祈望在每个月里,瞎老鼠都不出来为害,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今,这种风俗已经很少见了。(赵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