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绣,生在深山人未知
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彩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图案也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人物等几十种样式。
不同于江南刺绣的只可远观,西北绣娘在世世代代的积累中,让这艺术实用化。一针二线的独特绣法,使盘绣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率真的西北人奔放的配色心法,从视觉上,让欣赏者充满了喜悦和力量感。第一次见到盘绣,苏晓莉就赞叹这巧夺天工的艺术。
那时候,苏晓莉仅仅作为一名爱好者,在出国时带一些盘绣小物赠给外国朋友。回国后,她几次被朋友的越洋电话请求——不计路费成本,也要再找一些,因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同样热盼这些来自中国青海的太阳花开在自己家里。
苏晓莉说,“当时我是一家服装企业的经理,我以职业的敏锐眼光发现,这个从2006年就被收录到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手工艺,非常有价值。”但是因为从小生活在西北农村,苏晓莉也明白,想要让这些民间艺术品,符合现代市场规律,会有艰难的创业历程。
如果说第一次做服装企业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创业,那么二次创业,是社会责任在推动苏晓莉往前走。“绣娘那么粗糙的手,能绣出那么漂亮的太阳花,当时就打动了我。”苏晓莉说这些话时,语气里充满赞叹和心疼。
2012年的一天,看到一个绣娘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只有一个土炕,苏晓莉说,“你们好好绣,我带你们的东西去试一试,看有没有市场?”
土族盘绣,土生土长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姑娘们从十岁就开始拿针,绣上十几年,这积累的作品,是她们的嫁妆。出嫁那天,当地姑娘会拿出自己的绣品,像一个小型展览一样,让大家欣赏,这些女红代表着她们经营日子的能力和贤惠程度。也会将绣品像份子钱一样,在亲戚朋友的喜事上作为随礼。只是,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个世代传承的手艺变现致富。
“能人”为非遗插上翅膀
“每家每户都这么沟通也不是长久之事,我就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把产业发展下去。”等大家开始愿意做事情,她便开始寻找更智慧的可持续之路。“我在每个镇、村几乎都建了一个基地和扶贫车间。”2015年,苏晓莉成立了“素隆姑”。“我的模式就是‘企业+基地+农户+能人+市场’。这个能人就是我在各村找的带头人,他们手艺好,又有组织能力。”
此后,苏晓莉都是直接与这两百多位能人沟通,他们都是她发现的强健的种子。每次来了订单,需要发放材料、收集绣品,苏晓莉通知能人们有效运转起来。如此,她的组织架构立体了起来,她也能腾出更多精力开拓市场。
手工艺品量产,最大的瓶颈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每次根据订单要求,苏晓莉都要亲自下到每个基地,对绣娘们进行免费培训。绣娘们工作和接受培训的地方,就在苏晓莉一个一个找到的基地和扶贫车间里。
“每村每镇都要有这么一个地方,有的是我建的,有的是租的,有的是借用乡政府的闲置办公室。”平时,绣娘们也在这里工作和交流,从“素隆姑刺绣”出来的手工艺品,兼具了传统手工艺的灵动精致和现代化的标准统一的双重特点。这为苏晓莉开拓市场带来了可能性。
真诚照亮非遗传承路
“走出去!一些外国人喜欢民族风!”于是,带着绣品,苏晓莉来到了当地最高端的索菲特酒店。没有门路就等待,出出进进十几趟,终于被熟人带到了一个法国经理的面前。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苏晓莉那种由衷的热爱和骨子里的真诚,打动了这位法国经理。这些产品也没有辜负她,她带去的艺术品被很多外国人喜爱。逐渐地,不单酒店的高端酒会邀请苏晓莉做推介,在酒店大堂内还布置了长期的展示柜。
酒店只是一个点,与全面开拓的市场,距离很远,但是再难的开头终归是打开了。苏晓莉一个点一个点地公关,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不能辜负这些绣娘、老百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苏晓莉的推广下,青海旅游区的一个个代售点被铺开,旅游精品店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追加订单,至今11个国家都对土族盘绣敞开了大门。
2019年,韩国大使和夫人一行二十多人来到青海,他们对土族盘绣格外感兴趣,不仅各种“买买买”,回国送给亲朋好友,还让负责市场的工作人员与苏晓莉建立了长期的联系……
市场的逐渐扩大,意味着绣娘们的工作越来越有经济价值。八年间,苏晓莉在青海贫困村设立基地和扶贫车间,辐射带动4000余名农村妇女参与刺绣手工艺品制作,其中贫困群众2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冲击的情况下,苏晓莉仍带着绣娘们积极开发新产品、在家专攻细活慢活。“在疫情防御防护上我们及时更新,做新产品的研发。”新制作的香囊、香包、香袋持续接到订单,“基本上也就把损失夺回来了,没什么大的影响。”苏晓莉骄傲地说。
甚至,苏晓莉在接受采访时还认真地追问记者:“你认识北京服装学院的老师吗?我们今年主攻服饰这些实用性的拓展。去年十月到北京参加脱贫攻坚会,我去北京服装学院没有找到对口的人……”
如同一朵执着发光的太阳花,苏晓莉带领绣娘们开拓盘绣产业,照亮非遗的前行之路,照亮农村妇女的生活之路,照亮贫困户的脱贫之路。她坚信,与大家一起奋斗,太阳花一定盛放得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