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科创·英才计划:陕西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活动介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14 21:42

一、活动简介

陕西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国家级中学生英才计划在陕西省实施工作和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两部分。省级培养工作于2024年启动,国家级英才计划于2013年启动,培养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5所高校,面向西安市西安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工大附中、西安铁一中等9所高中选拔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任一门有浓厚兴趣的高一高二学生。入选学员将走进培养大学,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国家级学员还可参加其他省市英才计划实施高校的训练营等活动。

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3年共同实施,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姊妹篇”。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全国重点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为高校“拔尖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并以此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英才计划是国家全额资助的一项公益性人才培养计划,全国范围内共有25个省市的58所知名高校参与。

据相关数据统计,陕西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经中学毕业的244名学员中,考入985、211高校的占8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考入国外高校和港澳台高校的占10.66%。同时入选参加国际、国家、省级活动的优秀学员占30.26%。其中,入选参加国际级活动11人次,获得“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专项奖1人次,入围参加国家级活动41人次,还有8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学员”。

二、实施范围(一)实施城市

西安市

(二)实施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三)参与中学

面向实施城市的9所高中学校,如陕西省西安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工大附中、西安铁一中、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西安交大附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等。

(四)学科范围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三、培养内容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促进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培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培养对象: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

培养周期:培养周期原则上为一年。

培养导师:实施高校根据工作计划推荐导师人选,省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制作的导师聘书,往届导师自动进入“英才计划”导师库。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目前有20位牵头导师,其中,院士1位、国家教学名师1位、长江学者6位,另外还有60余位助理导师。

四、学生遴选(一)遴选对象

推荐的中学生应热爱科学,品学兼优,对基础学科研究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突出的科技特长。

(二)遴选条件

基本要求:

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其中一门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

学有余力,能保证在课题等方面的时间投入充裕;

要有好学之心,能主动学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能及时完成导师及管理办公室布置的各项作业,依时完成全国平台的上传材料;

成绩要求:

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

(三)遴选程序

要经过学生申报、学校审核、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笔试、导师面试等环节。

学生申报: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高一高二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

申报材料一般包括:

1.最近一学年学习成绩单或年级排名情况;

2.班主任、任课老师或熟悉了解学生情况人员亲笔撰写的推荐信2-3封;

3.学生个人撰写的与申报学科相关的论文、科研报告或对某知识点的思考与认识,题目不限,2000-3000字;

4.英语水平;

5.近2年来参加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活动的等级证书、获奖证书等能力证明材料。

学校审核:负责推荐学生的参加中学会对提交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学科测试:测试选用全国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五学科潜质测评试题,也可自主命题。省管理办公室和实施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材料和素质测试情况确定进入面试人数,面试学生与入选学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1。

面试考核:面试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兴趣、参与动机、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毅力耐力、个性和心理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学生通过面试后进入培养环节。

(四)遴选名额

每年选拔名额不同,总体人数是上升趋势。2024年陕西省“英才计划”选拔出国家级学员80名,省级学员60名。

五、培养方案(一)培养周期

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一般是从1月到12月)。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培养,导师将给与优先考虑。

(二)培养原则

1.兴趣导向。导师应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

2.名师引领。“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以著名科学家为主,注重发挥科学家在学生精神熏陶、学术引领和人格养成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及培养团队应着眼于为国家培养未来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

(三)培养方式

1.导师培养。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指导课题研究,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让学生切实体验科研过程。

对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学生进行不同高校学科导师、不同实验室或校际间合作培养。

导师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保证见面指导次数和时间,学生到校参加培养不少于10次,督促学生每次活动后提交《成长日志》,导师要对《成长日志》进行审核,记录培养过程。

2.中学培养

参与中学要选派责任心强的科技教师或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科研技能培训和沟通方式指导,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培养任务,配合高校导师做好学生日常培养。

3.活动培养

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

组织参加全国管理办公室野外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与国外优秀青少年、科学家进行交流,提高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六、学生评价

国家级中学生英才计划采用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年度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初期评价

评价时间:4月初

评价形式:导师需登录“英才计划”官网,对学生1-3月的培养状态、课题选题及进展等情况填写评价意见。

(二)中期评价

评价时间:7月底前

评价形式: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学生以ppt的形式用5-10分钟,分享参加“英才计划”的收获和体会,汇报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并具体规划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导师团队结合学生日常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协调解决培养中的问题,明确下半年培养目标,不合格者将退出培养。

(三)年度评价

评价时间:11月底前

评价形式:学生提交课题报告、培养报告(含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实验记录、小论文等)、《成长日志》、导师评价等材料。

评价结果:全国管理办公室从科学兴趣、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及科研潜质、综合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合格学生和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候选学生。评价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授予《培养证书》,评价为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培养证书》。

七、培养进度

国家级中学生英才计划人才培养进度安排一共要经过:推荐导师→学生报名→潜质测试→确定面试名单→导师面试→组织见面会→学生培养→年度评价总结

(一)推荐导师

时间:11月

内容:实施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二)学生报名

时间:11月

内容: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三)潜质测试

时间:11-12月

内容: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和实施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四)确定面试名单

时间:12月

内容: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和实施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五)导师面试

时间:12月

内容: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和实施高校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六)组织见面会

时间:12月

内容: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老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老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

(七)学生培养

时间:1月-12月

内容:学生进入正式培养阶段。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7月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学生中期评价,组织学生参与全国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八)年度评价总结

时间:11月-12月

内容: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实施高校和中学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全部学生进行年度评价,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形式:全国终评以年度学科交流活动形式开展,各学科工作委员会于12月对进入全国终评的学生进行问辩及综合考察,学生以海报、易拉宝或PPT等形式进行展示并接受各学科工作委员会问辩。根据问辩结果最终确定优秀学生和参与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候选学生。报名参加国际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求用中英文制作答辩材料,其余学生用中文制作答辩材料。

八、组织保障(一)管理保障

陕西省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

将“中学生英才计划”纳入本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制定本地区“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确定参与中学并组织重点中学参与;

组织和推进本地中学生的推荐、选拔、培养工作;

搭建高校导师与中学教师交流平台,加强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

做好“中学生英才计划”宣讲工作,对本地区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挖掘与宣传;

组织本地区工作总结评估,做好学生跟踪工作,持续加强“英才库”共建共享;

统筹做好本地区“中学生英才计划”和省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师资保障

“英才计划”导师原则上应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导师中推荐,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为主。实施高校根据工作计划推荐导师人选,陕西省管理办公室根据导师条件进行审定后,正式成为当年“英才计划”导师。新增导师获得主办单位制作的导师聘书,往届导师自动进入“英才计划”导师库。导师应组建由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组成的培养团队,团队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参与高校:

推荐导师人选;

协助省级管理办公室做好学生笔试、面试等选拔工作;

开放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工作与学校特色优势资源、特色活动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实习、学术报告等活动;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组织推荐学生夏令营、研讨会、短期考察等科技交流活动;

将导师及团队指导学生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

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配合做好工作评估等。

参与中学:

参与中学负责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

组建以校领导为负责人,由科技教师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指导团队,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配备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建立与导师团队、管理办公室的有效沟通机制,实时反馈培养工作开展情况;

将“中学生英才计划”纳入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科技选修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课程体系;

对中学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科研实践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

进一步加强校内宣传与宣讲,扩大受益面;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协助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陕西省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十余年来成效初显,逐渐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英才计划学生培养体系,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具有科技创新潜质和后备人才素养的中学生,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基础学科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续将继续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扩大遴选范围,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