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內中國產商品
中國產俄羅斯風味食品
醒目的藍色招牌下,白熊、藍熊、套娃等吉祥物在門前一字排開,熱門的俄語歌滾動播放著……近期,重慶中心城區不少商業街出現了“俄羅斯商品館”,引起了市民的關注與好奇。這些俄羅斯商品館都在賣些什麼?商品是否都來自俄羅斯?進口商品怎麼辨別品質?12月24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重慶有20多家“俄貨”門店
12月24日上午,69歲的張大爺第二次走進了位於陳家灣的“俄羅斯商品館”,准備採購點年貨。
“以前來過一次,當時買了些紅腸。”住在重師的張大爺說,第一次進店,導購給他推銷了俄羅斯的蜂蜜、奶粉、巧克力和酒。他對甜食不感興趣,所以隻買了兩款紅腸。回家后,兒子發現紅腸包裝上雖然注明了疑似俄羅斯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生產商卻在河北滄州,他認為這是挂羊頭賣狗肉,提醒父親不要再去。
張大爺沒聽兒子的話。“雖然是國內生產,但味道還不錯,也有保質期。”他說,退休前他是歷史老師,他們這代人有一個俄羅斯情懷,看過俄羅斯電視劇、唱過俄羅斯老歌曲,但從來沒吃過俄羅斯食品,很想過把癮。
像張大爺這樣的消費者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售賣“俄貨”的商店在重慶陸續開業。記者在美團平台上查詢,包括沙坪壩、解放碑、觀音橋、楊家坪以及部分遠郊區縣,疑似售賣俄羅斯商品的門店就有20多家。記者又以“俄貨”為關鍵詞,通過天眼查搜索發現,僅在2024年半年內,就有超500家相關公司成立。
不少社交平台有網友反映,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長沙等多地已開有俄羅斯商品館,有的商店名稱即為“俄羅斯商品館”“俄貨集市”“俄羅斯國家館”等,有的門店還寫有品牌,如俄比熊、俄北熊、俄品匯等等,但門店內商品並非隻有“俄貨”,還有不少其他國家、甚至國內各省市生產的食品。
產地並不是都來自俄羅斯
記者來到陳家灣的“中俄互貿 俄羅斯商品館”,藍底白字的標識巨大又醒目,遠遠就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店內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從巧克力、餅干、糧油、奶制品、酒類、肉食到護膚品、套娃等一應俱全,商品上往往印著俄文,包裝精美,搭配異域風情的圖片,吸引著市民採購挑選。
記者注意到,店內售賣的列巴等俄羅斯風味面包個頭十足,大的甚至兩斤重,儲存時間也比較長,卻隻賣幾十元,吸引了不少老年群體。然而,翻看商品背后的信息,記者卻發現,這些面包雖然自稱“俄羅斯風味”,無一例外產自國內,其中不少產自黑龍江牡丹江市。
此外,還有原產國阿塞拜疆的夾心糖,進口商在黑龍江綏芬河市﹔一款俄式牛肉腸,生產商在河北滄州市﹔還有產地寧夏吳忠的奶粉。記者咨詢該店的導購店員,她說門店開張1個月左右,大部分商品都是俄羅斯生產的,由國內貿易公司進口,少數商品來自其他國家,像面包、香腸這類熟食不是俄羅斯產的,因為俄羅斯法規條例的原因,有些熟食不能直接出口中國,是國內的中俄合資廠家生產的。“按照俄羅斯工藝和口味生產。”
數百平方米的門店內,貨架上幾乎都裝飾了俄語詞匯,還寫著“嚴選產品”“異國風味”“邊境互貿”“一場探索戰斗民族的美食盛宴”等標語,營造出強烈的俄羅斯感覺。且大部分商品確實注明中俄文的信息,但中文普遍字體偏小,消費者如果不仔細看,可能很難注意到。
“俄貨”毛利可達40%~50%
在渝中區解放碑八一路,200米距離開了兩家“俄貨”館。其中,位於恆通雲鼎樓下的“俄羅斯商品館”已經開業3個月左右,雨田大廈下的“聖彼熊中俄國際商品城”12月15日開業。記者走訪發現,跟沙坪壩“俄貨”店相似,兩家店內商品不少生產地是中國。比如,有一款奶粉,總代理商在黑龍江,卻有兩個受委托加工單位,一個在甘肅,一個在陝西﹔一款俄羅斯套娃餅干,產地在廣東汕頭市﹔甚至還有近年的“網紅”俄羅斯酸黃瓜,也是越南生產。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年輕一些的市民,在選購商品時,都會詳細查看文字介紹,常常需要在價格、品牌和真偽之間進行權衡。“其實,哪裡產的不重要,看重質量,明明白白消費。”市民羅女士說,相對來說她更看重食品安全。
“條碼是46,它就是符合俄羅斯食品安全守則的。”恆通雲鼎樓下的“俄羅斯商品館”導購告訴記者,店裡俄羅斯商品佔多數,並沒有宣傳100%俄羅斯商品。如今市民購買商品,品牌、質量意識很強,當有顧客詢問產地等,他們都會指著商品信息如實告知,不存在欺騙消費者。
“我們是中俄互貿商店,目前門店由公司自營。”雨田大廈下的“聖彼熊中俄國際商品城”一名招商人士說,店內商品以俄羅斯進口貨為主,有些保質期很短、沒辦法從俄羅斯那邊運輸過來的商品則採用俄羅斯工藝技術在國內生產。預計未來可能會開放加盟。每個地區的加盟費用不同,重慶的話,代理費大約10至30萬元,可能還有優惠。投資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一個月銷售額能到20余萬元,綜合毛利率在40%~50%之間。
有消息顯示,自2023年8月起,中俄恢復互免團體旅游簽証機制,定期互換授權經營團體免簽旅游業務的旅行社信息,拉動游客互訪量不斷回升。俄方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入境俄羅斯的中國游客達73.19萬人次,佔入境游客總數的82.4%。
說法
若產地與宣傳不符
涉嫌虛假宣傳
“俄羅斯商品館的興起,與今年俄貨受到更多關注有關。”重慶邦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譚清明認為,如果俄羅斯商品店僅是在店鋪裝潢,或售賣的商品包裝上使用了俄羅斯風格的元素、或標注“俄羅斯風味”等用語,因該種表達的意味較難去明確界定,難以直接定性為虛假宣傳。但商品如明確指示產品為“俄羅斯進口”或作出“源頭直供”等宣傳,但實際系國產或進口地與宣傳不符,誤導消費者的,則涉嫌虛假宣傳。如果情況屬實,相關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依法追責。
提醒
發現假冒進口商品
可打12315舉報
“俄貨”商品店是否存在誤導消費者?如何辨別商品信息和質量?“我們已經關注正在銷售的國外商品情況。”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進口商品門店,他們部署了嚴格的檢查和抽查計劃,以確保市場上的進口商品符合相關標准和規定。一旦發現假冒進口商品,他們將立即採取行動,依法查處,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該負責人同時提醒市民,在購買進口商品時,仔細查看商品標簽和條形碼信息,以確認商品的真偽和來源。對於食品類商品,市民還可以要求查看產品的進口檢驗檢疫証明,和中文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等信息,以確保食品安全。如果發現夸大宣傳,或疑似假冒進口商品,可以撥打12315熱線進行舉報,他們將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新重慶-重慶晨報記者 王尊
(責編:陳易、劉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