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乡野美食 欣赏田园风光 感受乡土人文西固区特色乡村游打开文旅融合“多面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22 21:23

市民体验采摘乐趣

星空篝火、采摘垂钓、乡愁研学、实景剧本杀……随着乡村游热度不断提升,近郊游、休闲游已成为西固区旅游的新热点。不少市民在周末或节假日来到西固乡村,品尝乡野美食、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乡土人文、参与特色体验。这背后是西固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开发特色农旅商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通过解锁乡村旅行的“N种可能”,打开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多面窗口。

清凉秘境体验夏日闲趣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位于西固区东南10公里处、海拔2179米的金沟乡熊子湾村,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乡村体验,成为兰州近郊的避暑好去处。

关山驿站旁,搭帐篷露营的市民络绎不绝。金关公路、金湖公路两侧,美丽农居林立。“处处是景、步步如画,不愧是连续多年的关山自行车赛赛道,很多地方都能拍出好照片。”摄影骑行爱好者邹吉贤由衷感慨。

夏季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采摘体验为避暑之旅增添了甜蜜滋味。

步入园艺村、青石台村的林果园中,游客提着篮子穿梭其间,品尝刚从枝头摘下的鲜果。“这里的大接杏果肉橙黄、肉质细嫩,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专程驱车前来采摘的刘静如此评价。

当夕阳西沉,马家山村的“听风露营地”会按时举办篝火晚会,游客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畅聊生活,而偏好安静的游客,则可以躺在帐篷里观星赏月,感受“烛光微亮,一派恬静”的山村夜色。夜宿的游客可以选择在特色窑洞院落的土炕上入眠,体验最地道的乡村生活。

研学之旅触摸乡愁记忆

坐落于柳泉镇东坪村的民俗文化中心散发着独特魅力,在这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铁芯子和八门拳独树一帜,共同诉说着往日繁盛的柳泉文化;古朴精致的农耕文化展览馆里,从春耕到秋收,从夏耘到冬藏,琳琅满目的各式农具讲述着浓浓的乡愁;民俗文化馆中众多的社火道具、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品,生动地展现了甘肃独特的民俗文化。

东坪村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实施农旅融合园提升改造、中坪村旅游样板村建设和农耕生活体验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实现从游览到实践的定位转换,形成乡愁+非遗+农耕为一体的主题研学体系。

走进中坪村农耕生活体验园,步道纵横交错,农灌水缓缓流淌,田间硕果累累。在这里,孩子们变身菜农,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这是西红柿,那是辣椒……”一进菜园,孩子们就开始辨认各种蔬菜。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家伙们认识了多种蔬菜品种,也学习到了铁耙、锄头等农具的使用方法。一个个“小菜农”干得热火朝天,在乡土中汲取营养,也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

“当劳动成为认知世界的钥匙,教育便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让学生记住乡愁,研学游才更有意义。”指导教师周丽说。

实景剧本杀解码文化基因

河口,因河而兴,因河而得名,因渡口而出名。这片承载着丝绸之路文明印记的土地,始建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素有“金城西大门”之称。作为古代商贸枢纽,它连接西域、巴蜀、吐蕃与长安,见证了霍去病西征、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事件。如今,河口镇仍留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漫步窄巷便能触摸到千年历史的脉搏。

“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欢迎来到这里。我们村最有名的要数祈福灯会了,每年都会有很多客人来。”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张鹏说。

在河口村的青砖灰瓦间,一场名为《纱灯秘境》的实景剧本杀正在上演。玩家手持纱灯穿梭于明清古建群,在破解“时空机关”的任务中,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修复濒危的河口纱灯技艺。这种文化体验+角色扮演的新模式,让古镇日均游客接待量较去年翻番,暑期档剧本杀专场门票提前半月售罄。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剧本杀的收入反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古纱灯工作坊已培养年轻匠人37名、复原清代纱灯纹样23种。

“我们正在推进沿河景观健身步道改造,要把河口打造成全省旅游集散地。”张鹏介绍,古镇正深挖区位优势,未来将串联周边丹霞地貌与湿地资源,形成黄河文化+自然生态的旅游闭环体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通讯员 郭炯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