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永利 马昭)2月18日,蓝田县前卫镇20个村社的社火表演队相聚在王庄村,以喧天锣鼓、旱船、秧歌、舞龙等形式,展开了一场对美好生活憧憬和向往的狂欢,祈愿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国泰民安。
2月18日11时许,记者来到终南大道蓝田县前卫镇街道时,前方道路上人流、车流像潮水一样由东向西涌动着。当缓慢行驶到王庄村口时,一辆辆车停下来打开车门,从车上下来携家带口的人们,沿着北侧一条小路,随着人群向前涌去,车辆则继续朝西而去。“这里不敢停时间长,赶紧朝前开。”两名交警站在路口不停地指挥着车辆。
跟着人群穿过被小吃、小商品摊点串起来的“荒郊集市”来到一块空地时,从远处传来锣鼓声的地方彩旗招展,路上、麦地里、广场上,到处人头攒动,从身边走过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王庄耍社火,还是20年前的事了,今年能把南原(白鹿原南部)上20个村社(行政村和自然村)的人聚在一起狂欢,确实不容易得很。”一位左臂戴着“安全员”字样红袖标的男子正在乐呵呵地和两位前来看热闹的中年男子交流着。
“快跑,南边开始扭秧歌了。”一名女孩朝着另一名正在举着手机拍人群的女孩喊了一声,两人随即转身朝东边一块麦地跑去。挤进人群,只见数十名穿着红颜色表演服装的女子举着花伞,正在绿油油的麦地里踏着鼓点扭着秧歌,队伍的后边跟着旱船和“毛驴”,他们夸张的表演动作逗得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
这时,两条各长20米,均由8名小伙子用长杆举着的“龙”从远处跑了过来。“大家都往后退,给把地方腾开,场子小了耍不开。”一名嘴里叼着大约半米长烟杆的老人向大伙喊道,就在人群后退的过程中,两条长“龙”便冲到人群中央,时而绕场游走,时而昂头冲向空中,时而在地上翻滚。振聋发聩的锣鼓声、叫好声、喊声、笑声顿时将现场变成欢乐的“海洋”。
家住王庄村的王师傅告诉记者,“耍社火,一个村的力量远远不够,光人就不够用。今年来王庄帮社(帮忙耍社火)的侯家湾村、前卫村、腾家寨村、布村等起了大作用,你盯,每个帮社的村子都有好几面锣鼓,光敲锣打鼓的人就100多人。咱白鹿原上的社火锣鼓与西安城底下的还不一样,原上的打法(敲鼓方式)保存着古老战场的‘老’味道,节奏快,听起来豪放,让人热血沸腾。耍社火,这就是庄稼人过年的味道。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正月里的一场狂欢。”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陕西省民协副主席、副研究员王智说,社火在北方的农村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开始,到处村庄随处可见,都在用耍社火这种民间娱乐方式来庆贺春节。人们通过耍社火、看社火来诉说和表达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所以,在白鹿原上每年正月里民间便会自发组织耍社火活动。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飘扬的旗帜和震天的锣鼓队伍,五彩斑斓的服饰,花枝招展的妇女,共同装点了一份正月里来贺新春的红红火火热闹场面。